发布时间:2019-06-17 03:38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伦敦11月2日报道 牛津大学科学家表示,外星生命的长相可能比大家通常认为的还要类似于地球生命。相关研究发布在英国《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认为,决定全宇宙生命发展的过程和机制与地球一样,例如自然选择。低级生物向更高级生物大规模进化后,地球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单细胞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
科学家称,如果类似的进化过程不仅发生在地球上,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测,其他星球上发生的进化过程将使其居民与地球人长相类似。
牛津大学专家赖维恩总结道:“我们无法确切地说,外星人是否用两条腿走路,是否长着绿色的大眼睛。但我认为,进化理论是我们可以尝试用来预测外星人长相的独一无二的工具。”
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0月26日发表文章《具有智慧的外星人在哪里?可能被困在地下海洋里》称,外星人可能存在,正静默地在厚厚冰层下的海洋里游泳。
近70年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曾有句名言:“他们都在哪里呢?”他指的是有智慧的外星人,这些外星人按理说早就该露面了,考虑到银河系已经存在了很久(大约130亿年),而且里面有数十亿个具备宜居潜力的星球。
自他发问以来,数十年间,科学家对这个现在被称作“费米悖论”的问题给出了许多可能的答案。例如,也许地球是整个星系里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或是唯一有智慧生命居住的星球。也或许外星人是存在的,正偷偷从远处观察我们。
近日,行星科学家艾伦斯特恩给出了另一个答案:或许银河系里广泛存在智慧生命,但他们大部分都生活在深深的、黑暗的冰下海洋里,与宇宙的其他部分隔绝。
斯特恩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新视野”号探测器项目的主要调查员。“新视野”号探测器2015年7月掠过冥王星。他在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部于犹他州普罗沃举行的第49届年会上阐述了自己的论证过程。
斯特恩说,首先,这样的地下海洋可能在银河系里很常见。实际上,如果以我们的太阳系作为参考,这样的海洋应该很常见。在木星的卫星木卫四、木卫三和木卫二极冷的表面壳体下,以及土星卫星土卫二的地壳下都流动着液态水的海洋。而且据猜测在其他星球上也存在地下海洋,包括冥王星。唯一已知表面有液态海洋的行星是地球。
斯特恩补充说,与地表水体相比,地下海洋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平均而言可能给予生命更长的时间来进化出智能和复杂性。斯特恩在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西南研究院工作。
斯特恩对太空新闻网的记者说:“天体撞击和太阳耀斑、附近的超新星、绕怎样的轨道运行、有没有磁层,还有大气是否有毒这些都无关紧要。”
但保护这些地下海洋不受危害和变化影响的东西其上的冰层(或者冰加上石头)很可能也孤立了它们。
斯特恩说:“如果他们有技术的话,比如说广播技术,或者有城市灯光之类的东西我们在光谱上完全看不到,也许只能捕捉到非常低频的(无线电)。”
还需要考虑另一个因素: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外星人到底有多大可能会试图沟通?深藏在冰或石头下面,他们是否知道银河系里还有数不清的星球?他们必须挖洞来到表面才能看到。
斯特恩指出,水栖外星人也很难开发出载人航天技术,因为他们的生命维持设备需要大量的水,会非常沉。
斯特恩把他的有关想法提交给《天体生物学》杂志等待发表,他并未宣称这个想法肯定可以解释费米悖论。
美国航天局公布的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的概念图,该行星被科学家们称为“第二个地球”。
参考消息网11月3日报道上个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多颗新发现脉冲星。
宇宙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人类认识宇宙经历了复杂而崎岖的过程,直到上世纪中叶,“大爆炸宇宙论”才逐渐主宰大多数人的宇宙观。但要真正回溯原初宇宙,天文学还有众多谜团有待发现和解答。
上世纪末,中国天文学家提出独立研制一台新型的喀斯特单元,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这个中国人对回溯原初宇宙的响应,后来成了人们熟知的“中国天眼”。
9月10日,从澳大利亚帕克斯望远镜上传回令人振奋的消息,“天眼”于8月22日和8月25日在南天银道面扫描到的两颗脉冲星候选体得到确认,这是中国人利用自主研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的第一批脉冲星。
从预研究到建成,历时22年,中国科技工作者克服了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核心技术遭遇封锁等困难,把一台设计和结构均无先例可循的可变反射面射电望远镜从图纸变为现实,在望远镜口径、灵敏度、分辨率、巡星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全面超越国际先进水平。
“天眼”在设计之初并没有明确的科学目标,但当这台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后,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观测脉冲星、主导国际低频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探测星际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都成为它擅长的领域。
2017年8月,“天眼”成功实现了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天眼”工程副总工程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李菂领衔的团队,在短短一个月内就通过漂移扫描发现了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但仍处于调试期的“天眼”不具备认证脉冲星的资格,直至“天眼”发现的两颗脉冲星候选体在今年9月得到澳大利亚帕克斯望远镜的确认。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10月10日宣布,“中国天眼”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
看似调试期间的偶然发现,其实有着必然性。自2015年起,“天眼”团队就与贵州师范大学合作,联合搭建早期科学数据中心,开展在脉冲星观测领域很少被运用的漂移扫描,并研发了创新脉冲星搜索数据库。
澳大利亚科学及工业研究院帕克斯望远镜科学主管乔治霍布斯说,已知的脉冲星约有一半是帕克斯望远镜发现的,但现在想利用帕克斯发现新脉冲星太难了。实际上,“天眼”发现的脉冲星候选体拿到其他射电望远镜上,有很大一部分是无法得到确认的,因为其他射电望远镜根本看不见。
脉冲星是宇宙中除了黑洞以外密度最高的天体,每个立方厘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上的一亿吨。脉冲星的磁场达到万亿高斯,比地球磁场高万亿倍。有的脉冲星每秒旋转能达到数千次,且发射极其稳定的脉冲,是宇宙中最精确的时钟。
因为脉冲星的这些特性,它被科学家们誉为理想的天体物理实验室,通过对其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超高密度、超高磁场等极端物理性质的研究,有望不断延伸人类的宏观和微观视野。
至今,人类发现了2700余颗脉冲星,它们都位于银河系内。但科学家们相信,受制于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这只是冰山一角。由于发现脉冲星越来越困难,脉冲星计时阵、脉冲星导航等相关应用研究也进入瓶颈期。
“天眼”的灵敏度是此前最强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的2倍。科学家们预计,它能使人类发现的脉冲星增加1至2倍。这意味着“天眼”可提供大量新的研究样本,并有望发现更多暗弱、新型的脉冲星,以及发现更多守时精准的毫秒脉冲星,对脉冲星计时阵探测引力波做出贡献。
“天眼”甚至还能“监听”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发出的无线电波。用霍布斯的话说,帕克斯望远镜目前有20%的时间分配给了“寻找外星人”,但仍一无所获,中国“天眼”看得更远,说不定将来会有令人振奋的消息。
河外星系脉冲星是“天眼”有望取得突破的领域之一。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开始扫描M31仙女星系。仙女星系距离地球254万光年,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在数十亿年后可能会与银河系相撞。
254万光年,比“天眼”已发现的脉冲星还要遥远上百倍。把望远镜瞄准这么遥远的距离是需要一点运气的,但这更体现了中国科学家在宇宙探索中敢为人先的勇气。一旦发现河外星系脉冲星,将大大推动星际间介质及暗物质晕结构的相关研究。
“天眼”还被寄予希望发现脉冲星与黑洞组成的双星系统,以利用脉冲星研究黑洞周围的时空。此外,宇宙中最普遍的元素是氢,通过“天眼”观测宇宙中不同距离不同方向的中性氢1.4GHz谱线,能更好地解答“宇宙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
除了主要由恒星组成的星系,宇宙中还有很多气体星系是光学望远镜看不见的。“天眼”把人类的中性氢探测能力提高了10倍,有望发现更多气体星系,也有望发现新的星际分子。为此,中外科学家正联合研制一台迄今最先进的19波束馈源接收机,以拓展“天眼”的观测目标。
“天眼”未来将会很忙,因为国内外天文学乃至相关科学领军人才都会聚集到这里。在可以预期的10年到20年内,“天眼”不仅将保持世界一流望远镜的地位,也将成为人类天文发现的催化器和天文人才的集聚器。(齐健)
参考消息网10月23日报道外媒称,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视野号”太空船探测任务负责人斯特恩表示,人类直到现在还没有与地外文明建立接触,原因就是这些可能会有潜在生命的星球,是由水世界组成。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月23日报道,斯特恩日前在美国普罗沃举行的年度行星飞行大会上称,通过研究最近发现的、其中有“生命区”即有运行轨道特殊区域(水在那里可能以液体形式存在)的一系列外星,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行星学家指出,许多与地球大小相似的行星,并非石质天体,而是海洋世界。它们可能完全被液态水或者冰层覆盖,冰层之下又是冰冷的海洋,与在土星和木星上的情况相似。
报道称,斯特恩认为,如果存在外星生命,那么它们可能生活在类似的水世界深处。
参考消息网9月26日报道外媒称,吉萨大金字塔是迄今最大的谜题之一,但一个纪录片宣称,人们已经掌握了表明它如何得以建造的证据。
英国《明星日报》网站9月24日报道称,一个没有多少技术的青铜社会创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最古老、也是唯一幸存的奇迹。
但一个题为《埃及的大金字塔新证据》的纪录片24日晚展示一件引人入胜的证据一份古代文件。它将披露,埃及人如何从500英里以外运送两吨重的石灰岩和花岗岩石块来建造金字塔。
他们认为,这座巨大的金字塔是大约公元前2600年建造的,它是法老胡夫的陵墓。
这座金字塔高481英尺。它是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地球上最大的人造巨石建筑。
数千名能工巧匠用木船沿尼罗河运送17万吨石灰岩。这些石块用绳子绑在一起。通过一个特别建造的运河系统,它们被送到一个内陆港口。这个内陆港口距离胡夫金字塔只有几码的距离。
人们在一个海港发现了一卷莎草纸。它给船在胡夫金字塔的建造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洞见。它由梅勒书写。梅勒是一个监工。他管理着一个由40名精英工人组成的团队。这个莎草纸卷是目前唯一讲述胡夫金字塔的建造的第一手文件。
考古学家马克莱纳已经在灰尘弥漫的吉萨高原发现了一个水道的存在证据。他说:“我们已经画出了中央运河流域。我们认为,它是通往吉萨高原脚下的主要运输区。”(编译/朱捷)
参考消息网9月4日报道英媒称,参与投资高达1亿美元的寻找外星生命项目的科学家,已探测到距离地球30亿光年的一个星系发射的15个神秘信号。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8月30日报道,这些信号被称为快速射电暴(FRB),是“复发源”(已知首个重复发出FRB信号的源头)新发出的一组无线电辐射信号。
“突破倾听”项目的专家称,这一发现已证实“复发源”处于新的活动状态,而且是首次在高频段探测到FRB。
该项目获得了马克扎克伯格、斯蒂芬霍金及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的资助。项目一直在使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绿岸射电望远镜、加利福尼亚州利克天文台的自动化行星搜寻望远镜以及澳大利亚的帕克斯射电望远镜收集数据。
尽管目前尚不清楚这新探测到的15个FRB信号是外星智慧生命存在的一种迹象,还是源于遥远宇宙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科学家已确认早在地球出现多细胞生命体以前,这些无线电辐射信号就已从其所在的星系发出。
这些信号的源头被称为FRB121102,它是首个被精确定位的FRB。科学家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追踪到FRB121102来自于距地球30亿光年的一个矮星系。此后,它就被准确地定位下来。当矮星系发出这15个FRB信号时,整个太阳系的年龄仅有20亿岁。
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员维沙尔加贾尔领导的团队上周末发现了这些新的FRB信号。在5小时内,他们积累了400TB的相关数据。
“突破倾听”项目称,研究人员对4.0至8.0GHz的整个频段进行了观察,以寻找这一宽阔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该研究团队撰文称:“周六,8月26日协调世界时13点51分44秒,我们使用绿岸射电望远镜C波段接收机的数字后端,来观察大名鼎鼎的快速射电暴复发源FRB121102。”
新的研究报告称,来自遥远星系的神秘信号或许表明,距离地球数十亿光年的地方存在着深空探测者。
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声称,通过将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两倍大的地方,一台太阳能发射机就足以产生让遥远的观察者“看得见的”能量。水冷却系统可以让这一庞大的装置经受住高温。
研究人员认为,就这么巨大的能量而言,最合理的用途是驱动星际光帆。光帆将依赖于发射机发出的稳定光束。
这些光束会一直指向光帆,但地球观察者看到的将是极短的闪光,因为光帆、主行星、恒星和整个星系相对于我们地球都在移动。这将导致光束在掠过天际时,仅指向地球很短的时间。
科学家已就这一现象提出各种解释,其中包括快速旋转中子星的大爆发和深空探测者发射的能量源。但目前而言,这些FRB信号的产生机制仍是一个谜。
(原标题:牛津大学科学家:外星人可能与地球人类长相类似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http://flourishiq.com/jianqiaodaxue/310.html热门剑桥大学